安徽亳州利辛县穷吗,利辛县经济怎么样
安徽亳州利辛县比较穷,利辛是个新县,建县时间不长,也就四五十年的历史吧,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贫困人口数量位居安徽省第三,1992年利辛县就被评为省级贫困县,利辛县也是亳州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全省深度贫困县……从1992年至今,利辛县头上的“贫困”帽子已经戴了二十六年。
“‘贫困’县这个帽子利辛县已经戴了20多年,成为利辛的‘标签’‘代名词’,更是利辛发展的不能承受之重。”利辛县委书记程修略坦言:“把‘贫困’的大山移走,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广大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
2018年,在安徽省9个深度贫困县中,利辛县是唯一拟在年底前脱贫摘帽的县。近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参加由安徽省网络媒体协会主办的“脱贫攻坚江淮行”走进利辛活动,对当地如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行了深入探访。
大数据+扶贫,助力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时值8月,骄阳似火。利辛县阚疃镇宋圩村的贫困户宋丽一大早就来到村扶贫养殖产业基地的冬瓜园里,拔草培土,忙个不停。
“从去年基地开始建设就一直在这边打工,月收入有将近3000元。”今年50岁的宋丽,丈夫半身不遂,孩子仍在读书,“政府只能救急,脱贫还得靠自己!”
宋圩村内,贫困户宋丽在田间劳作,月收入近3000元
“公益性岗位工资每月600元,2亩土地年流转费用1600元,扶贫基地上班月收入3000元,享受雨露计划……”就当宋丽在地里忙活的时候,远在县城之内,她的相关扶贫信息,随着鼠标点动就能一一出现。
“点开后台,贫困户的个人信息、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脱贫进展等一目了然。”在利辛县扶贫局精准扶贫数据中心,利辛县扶贫局局长陈华一边演示,一边介绍道。数据中心内的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利辛县扶贫工作情况。
据介绍,利辛县总人口172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433户、200136人,贫困发生率13.08%,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三。与此同时,利辛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庞大的贫困人数、分布零散的村镇都为当地脱贫攻坚提出了挑战。如何精准锁定每一位贫困人口?怎样才能做到精准帮扶?又如何从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出最符合利辛的脱贫攻坚之路?利辛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设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利辛县扶贫信息化水平。“借力大数据来‘助阵’,从而实现对脱贫攻坚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利辛县扶贫局局长陈华说。
据介绍,利辛县精准扶贫数据中心在与国家、市扶贫系统、社会网络化管理等信息平台数据整合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碎片化的数据与精准扶贫的基础数据紧密结合,提升扶贫攻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不止是利辛县。目前,在亳州全市范围内,已经构建市、县、镇(办事处)、村(社区)四级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便于全市脱贫攻坚精准、高效开展。
“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智能统计分析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客观反映帮扶成效,实现脱贫攻坚全过程信息化、精确化动态管理,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陈华说,通过大数据分析,党委政府完善相关政策,真正实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提高脱贫质量:厚植产业扶贫根基
地处凤台、蒙城、利辛三县交界的阚疃镇宋圩村,位于茨淮新河与西淝河交汇处,地势低洼不平,下雨易涝,庄稼收成不高。宋圩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全村1414户,4936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户202户,贫困人口570人,贫困发生率达到11.55%。
贫困村咋脱贫?关键得有产业。“通过调研发现,我们这儿水质特别好,适合养泥鳅、龙虾。”宋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孙健介绍,该村通过引进在外创业人员马光跃,从本村优势入手,发展水产养殖。
2017年,通过土地流转,宋圩村建起了260余亩的扶贫养殖产业基地,养殖龙虾、泥鳅,种植冬瓜。“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有了产业,贫困户就业有了保障,脱贫也就有了希望。”孙健说。
宋圩村养殖基地捞起的小龙虾
据了解,宋圩村扶贫养殖产业基地已与13户贫困户家庭签订了常年劳务协议,繁忙时,可带动70多人同时短期就业,贫困人员年工资性收入可达1.2万余元。同时,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23户贫困户62.5亩土地,每年可为23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共计5万元,有效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养殖基地的带动下,宋圩村现在的贫困户只剩下14家,贫困人口40人。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了0.81%。2017年11月,顺利通过安徽省第三方评估,实现贫困村出列。
如果说在宋圩村,贫困群众靠就业脱贫的话,那么在王市镇高寨村,创业扶贫则让不少贫困群众腰包鼓了起来!
“已经摘下了两茬瓜,还能再收三茬,可以卖到中秋节。”8月2日16时许,地表温度超过了40度,利辛县王市镇高寨村的贫困户沈如友已在西瓜大棚内忙碌了起来。
今年初,沈如友开始自己的创业脱贫路,种植了3亩西瓜
“全靠合作社帮忙,今年种了3亩多西瓜,一共搭了17个西瓜大棚,如今卖了2茬瓜,收入有1万多块!”58岁的沈如友丈夫患有心脏病,家里全靠她一人支撑。
“之前,一直在合作社里打工,年收入有六七千元。”今年初,通过在合作社里学到的技术,沈如友承包了合作社三亩多地的西瓜大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合作社包技术指导、包销售,五茬瓜全部卖完收入能有15000元左右,这个西瓜可是咱眼里的‘脱贫瓜’。”
沈如友种起了“脱贫瓜”,得益于利辛县力大力推广产业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增强造血能力。
近年来,利辛县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注重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据介绍,利辛县以“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为主模式,积极探索“三有一网”点位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结合利辛实际,探索“人有岗位、户有苗木、村有电站、县有龙头”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电商扶贫:打通产品外销“最后一公里”
红薯粉丝、黄淮白山羊、小磨麻油、阚疃板鸡……通过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现如今,利辛县每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
据了解,近年来,利辛县深入推进“一村一品”,90个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全部达标,完成23个村“一村一品”专业村任务,特色种养业达标户14200户,建设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90个,实施到户项目67590个,覆盖53260户。
可村村有了产品,销路哪里来?在传统渠道销售的同时,利辛县积极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把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利用电商扶贫扩大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助推农产品上行,助农增收。
在利辛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内,各种包装精美的农副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展示的产品,都通过互联网向外销售,销路都还不错。”利辛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有些当地特色产品通过“互联网+”,已成为网上爆款。
据了解,利辛县已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推进电商扶贫,利辛县围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和“三个全覆盖”(即:公共服务全覆盖、物流配套全覆盖、乡村网点全覆盖),已完成“两中心、一站点”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升。
“除了在每个村都设立网点之外,我们在全县设立直线往返四条物流配送邮路,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实现全县邮路100%全覆盖。”利辛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
除了卖特色产品,近年来,利辛县还依托特色产业优势,重点打造丝网纱门集群特色镇(城关镇)、水产品及乡村旅游特色镇(马店孜镇)、循环农业种养特色镇(永兴镇)3个电商特色小镇和10个电商示范村建设。借助京东利辛馆、易尚大数据、阿里巴巴村淘、邮政邮乐购等知名平台,结合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孵化农村电商主体,助推农产品上行,助农增收。
目前,全县电商企业超100家,从业人员6500余人,1—7月,实现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2.4亿元,其中上行产品网销额4.1亿元。2017年以来开展电子商务各类培训21期,培训6527人次,开设扶贫网店185个,充分发挥电商助推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
据了解,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的“精准三扶”服务模式,2014年至2017年,利辛县累计实现70830户、173301人脱贫,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目前全县未脱贫人口16550户36519人,贫困发生率2.3%,并拟于2018年底前摘帽脱贫。来源:头条 亳州发布(作者:姚庆林)
贫困人口数量位居安徽省第三,1992年利辛县就被评为省级贫困县,利辛县也是亳州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全省深度贫困县……从1992年至今,利辛县头上的“贫困”帽子已经戴了二十六年。
“‘贫困’县这个帽子利辛县已经戴了20多年,成为利辛的‘标签’‘代名词’,更是利辛发展的不能承受之重。”利辛县委书记程修略坦言:“把‘贫困’的大山移走,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广大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
2018年,在安徽省9个深度贫困县中,利辛县是唯一拟在年底前脱贫摘帽的县。近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参加由安徽省网络媒体协会主办的“脱贫攻坚江淮行”走进利辛活动,对当地如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行了深入探访。
大数据+扶贫,助力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时值8月,骄阳似火。利辛县阚疃镇宋圩村的贫困户宋丽一大早就来到村扶贫养殖产业基地的冬瓜园里,拔草培土,忙个不停。
“从去年基地开始建设就一直在这边打工,月收入有将近3000元。”今年50岁的宋丽,丈夫半身不遂,孩子仍在读书,“政府只能救急,脱贫还得靠自己!”
宋圩村内,贫困户宋丽在田间劳作,月收入近3000元
“公益性岗位工资每月600元,2亩土地年流转费用1600元,扶贫基地上班月收入3000元,享受雨露计划……”就当宋丽在地里忙活的时候,远在县城之内,她的相关扶贫信息,随着鼠标点动就能一一出现。
“点开后台,贫困户的个人信息、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脱贫进展等一目了然。”在利辛县扶贫局精准扶贫数据中心,利辛县扶贫局局长陈华一边演示,一边介绍道。数据中心内的一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利辛县扶贫工作情况。
据介绍,利辛县总人口172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433户、200136人,贫困发生率13.08%,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三。与此同时,利辛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庞大的贫困人数、分布零散的村镇都为当地脱贫攻坚提出了挑战。如何精准锁定每一位贫困人口?怎样才能做到精准帮扶?又如何从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出最符合利辛的脱贫攻坚之路?利辛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设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利辛县扶贫信息化水平。“借力大数据来‘助阵’,从而实现对脱贫攻坚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利辛县扶贫局局长陈华说。
据介绍,利辛县精准扶贫数据中心在与国家、市扶贫系统、社会网络化管理等信息平台数据整合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碎片化的数据与精准扶贫的基础数据紧密结合,提升扶贫攻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不止是利辛县。目前,在亳州全市范围内,已经构建市、县、镇(办事处)、村(社区)四级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便于全市脱贫攻坚精准、高效开展。
“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智能统计分析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客观反映帮扶成效,实现脱贫攻坚全过程信息化、精确化动态管理,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陈华说,通过大数据分析,党委政府完善相关政策,真正实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提高脱贫质量:厚植产业扶贫根基
地处凤台、蒙城、利辛三县交界的阚疃镇宋圩村,位于茨淮新河与西淝河交汇处,地势低洼不平,下雨易涝,庄稼收成不高。宋圩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全村1414户,4936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户202户,贫困人口570人,贫困发生率达到11.55%。
贫困村咋脱贫?关键得有产业。“通过调研发现,我们这儿水质特别好,适合养泥鳅、龙虾。”宋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孙健介绍,该村通过引进在外创业人员马光跃,从本村优势入手,发展水产养殖。
2017年,通过土地流转,宋圩村建起了260余亩的扶贫养殖产业基地,养殖龙虾、泥鳅,种植冬瓜。“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有了产业,贫困户就业有了保障,脱贫也就有了希望。”孙健说。
宋圩村养殖基地捞起的小龙虾
据了解,宋圩村扶贫养殖产业基地已与13户贫困户家庭签订了常年劳务协议,繁忙时,可带动70多人同时短期就业,贫困人员年工资性收入可达1.2万余元。同时,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23户贫困户62.5亩土地,每年可为23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共计5万元,有效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在养殖基地的带动下,宋圩村现在的贫困户只剩下14家,贫困人口40人。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了0.81%。2017年11月,顺利通过安徽省第三方评估,实现贫困村出列。
如果说在宋圩村,贫困群众靠就业脱贫的话,那么在王市镇高寨村,创业扶贫则让不少贫困群众腰包鼓了起来!
“已经摘下了两茬瓜,还能再收三茬,可以卖到中秋节。”8月2日16时许,地表温度超过了40度,利辛县王市镇高寨村的贫困户沈如友已在西瓜大棚内忙碌了起来。
今年初,沈如友开始自己的创业脱贫路,种植了3亩西瓜
“全靠合作社帮忙,今年种了3亩多西瓜,一共搭了17个西瓜大棚,如今卖了2茬瓜,收入有1万多块!”58岁的沈如友丈夫患有心脏病,家里全靠她一人支撑。
“之前,一直在合作社里打工,年收入有六七千元。”今年初,通过在合作社里学到的技术,沈如友承包了合作社三亩多地的西瓜大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合作社包技术指导、包销售,五茬瓜全部卖完收入能有15000元左右,这个西瓜可是咱眼里的‘脱贫瓜’。”
沈如友种起了“脱贫瓜”,得益于利辛县力大力推广产业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增强造血能力。
近年来,利辛县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注重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据介绍,利辛县以“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为主模式,积极探索“三有一网”点位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结合利辛实际,探索“人有岗位、户有苗木、村有电站、县有龙头”的产业扶贫新格局。
电商扶贫:打通产品外销“最后一公里”
红薯粉丝、黄淮白山羊、小磨麻油、阚疃板鸡……通过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现如今,利辛县每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
据了解,近年来,利辛县深入推进“一村一品”,90个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全部达标,完成23个村“一村一品”专业村任务,特色种养业达标户14200户,建设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90个,实施到户项目67590个,覆盖53260户。
可村村有了产品,销路哪里来?在传统渠道销售的同时,利辛县积极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把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利用电商扶贫扩大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助推农产品上行,助农增收。
在利辛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内,各种包装精美的农副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展示的产品,都通过互联网向外销售,销路都还不错。”利辛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有些当地特色产品通过“互联网+”,已成为网上爆款。
据了解,利辛县已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推进电商扶贫,利辛县围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和“三个全覆盖”(即:公共服务全覆盖、物流配套全覆盖、乡村网点全覆盖),已完成“两中心、一站点”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升。
“除了在每个村都设立网点之外,我们在全县设立直线往返四条物流配送邮路,提高物流配送速度,实现全县邮路100%全覆盖。”利辛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
除了卖特色产品,近年来,利辛县还依托特色产业优势,重点打造丝网纱门集群特色镇(城关镇)、水产品及乡村旅游特色镇(马店孜镇)、循环农业种养特色镇(永兴镇)3个电商特色小镇和10个电商示范村建设。借助京东利辛馆、易尚大数据、阿里巴巴村淘、邮政邮乐购等知名平台,结合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孵化农村电商主体,助推农产品上行,助农增收。
目前,全县电商企业超100家,从业人员6500余人,1—7月,实现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2.4亿元,其中上行产品网销额4.1亿元。2017年以来开展电子商务各类培训21期,培训6527人次,开设扶贫网店185个,充分发挥电商助推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
据了解,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的“精准三扶”服务模式,2014年至2017年,利辛县累计实现70830户、173301人脱贫,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目前全县未脱贫人口16550户36519人,贫困发生率2.3%,并拟于2018年底前摘帽脱贫。来源:头条 亳州发布(作者:姚庆林)
1 个评论
安徽亳州利辛县的历史上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这意味着在过去的某个时期,该县的经济状况确实较为困难,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利辛县于2019年4月29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了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其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一定成效。